會計年終結賬應注意的幾個帳務處理
會計公司年終結賬即所謂的財務年終決算,歲末年初是企業財務人員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有許多工作要做:不但要清查資產、核實債務;而且要對賬、結賬一直到最后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在這一系列工作中,有一些應注意的問題,尤其是涉稅事項的調整應值得我們關注。以下是從企業財務、鑒證機構和稅務機關角度對企業涉及所得稅事項調整處理的分析,筆者認為這種多角度的分析,有利于正確把握和理解相關政策的規定,避免涉稅風險。
一、國家政策對企業財務年終結賬的規定:企業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不得提前或者延遲。年度結賬日為公歷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
企業在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
?。ㄒ唬┙Y算款項,包括應收款項、應付款項、應交稅金等是否存在,與債務、債權單位的相應債務、債權金額是否一致;
?。ǘ┰牧?、在產品、自制半成品、庫存商品等各項存貨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是否有報廢損失和積壓物資等;
?。ㄈ└黜椡顿Y是否存在,投資收益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
?。ㄋ模┓课萁ㄖ?、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各項固定資產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
?。ㄎ澹┰诮üこ痰膶嶋H發生額與賬面記錄是否一致;
?。┬枰宀?、核實的其他內容。
企業通過前款規定的清查、核實,查明財產物資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各項結算款項的拖欠情況及其原因、材料物資的實際儲備情況、各項投資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及其完好程度等。企業清查、核實后,應當將清查、核實的結果及其處理辦法向企業的董事會或者相應機構報告,并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當在年度中間根據具體情況,對各項財產物資和結算款項進行重點抽查、輪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企業在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前,除應當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外,還應當完成下列工作:
?。ㄒ唬┖藢Ω鲿嬞~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內容、金額等是否一致,記賬方向是否相符;
?。ǘ┮勒毡緱l例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結出有關會計賬簿的余額和發生額,并核對各會計賬簿之間的余額;
?。ㄈz查相關的會計核算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
?。ㄋ模τ趪医y一的會計制度沒有規定統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項,檢查其是否按照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進行確認和計量以及相關賬務處理是否合理;
?。ㄎ澹z查是否存在因會計差錯、會計政策變更等原因需要調整前期或者本期相關項目。
在前款規定工作中發現問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
企業編制年度和半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對經查實后的資產、負債有變動的,應當按照資產、負債的確認和計量標準進行確認和計量,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二、不同角度的應納稅額的理解
1、企業財務角度的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財務決算后的利潤總額×規定的所得稅稅率=會計本期所得稅費用
2、鑒證機構審計角度的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審定后(審計調整后)的利潤總額×規定的所得稅稅率=本期審定的所得稅費用
3、稅法角度的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規定的所得稅稅率=稅法規定的應納稅額我們可以從上面三個計算公式可以清晰看出三者計算的口徑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計算的稅額有顯著差別。三者存在差異的原因就是它們之間有著不同口徑的調整,審計機構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作了一定程度的審計調整,而匯算清繳機構和納稅檢查機關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作相應的納稅調整,從而得出了不同的應稅所得,計算出不同的稅額。
關鍵詞:雙城會計公司,雙城會計